顶管机施工中的施工井怎么布置?
1、井内布置内容
主要包括前止水墙、后墙基础板、排水井等。
后座要有一个足够的抗压能力强度,能承受自己得了主顶千斤顶的最大顶力前止水墙上进行安装有洞口止水圈,以防止城市地下工程水土及顶管用润滑以及泥浆的流失。
在顶管工作轴上,也有工具管、环顶铁、电弧顶铁、基坑导轨、主顶千斤顶机架、靠背等。
主千斤顶和千斤顶架的布置尤其重要,主千斤顶力的作用点对初始顶起有很大影响。
(1)管节
管节点一般为钢筋混凝土节点或钢管节点。
(2)后座墙
后墙是将主屋顶圆筒的推力传递给工作坑后部土壤的墙体,是主屋顶千斤顶的支撑结构。
它的构造会因工作坑的构筑发展方式进行不同而不同。在沉井基础工作坑中,后座墙一般来说就是管理工作井的后方井壁。
在钢板桩基坑中,必须在基坑背面与钢板桩之间设置一个基坑,基坑钢筋混凝土的宽度和厚度均为0.5ー10m,基坑下部可插入工作竖井底部0.5ー10m,使推力作用于土体的反力更加均匀。还要注意的是,后墙的平面必须垂直于千斤顶轴线。
(3)后靠背
后靠背为位于主顶千斤顶尾部的厚铁板或钢结构,称为钢后靠背,厚度约300mm。
钢的作用是尽可能分散主千斤顶的反向力,以防止混凝土后座压力。
(4)洞口止水圈
孔止水环安装在顶进井出口孔和接收井入口孔处,具有阻止地下水和泥浆流向工作坑和接收坑的作用。
(5)顶进导轨
顶进导轨由两根相互平行的轨道所组成,其作用是使管节在工作井内有没有一个较稳定的导向,引导管节按设计的轴线顶入土中,同时使顶铁能在通过导轨水平面上进行滑动。
在钢管顶管过程中,导轨也是钢管焊接的参考装置。
(6)主顶装置
主顶进装置由主顶进油缸、主顶进油泵、控制面板和油管四部分组成。
主千斤顶围绕管道中心对称设置。
除了主千斤顶之外,主千斤顶装置还具有支撑主千斤顶的千斤顶框架;主顶轴油泵向主顶轴千斤顶提供压力油;控制主千斤顶伸缩的是换向阀。
油泵、换向阀和千斤顶系统之间均用高压通过软管进行连接。
主顶油缸的压力油由主顶油泵通过高压油管供给。
常用的压力在32~42MPa之间,高的可达50MPa。
在管径较大的情况下,主顶缸的合成中心应比管径低5% 。
(7)顶铁
如果使用的主千斤顶的行程长度不能一次将管接头推到位,则需要在千斤顶缩回后,在中间加一个垫块或几个顶铁。
顶铁有环形顶铁和弧形或马蹄形顶铁之分。
环顶铁的内径与混凝土管的外径相同。主要功能是将主顶缸的推力更均匀地分布在顶管端面;
弧形顶铁和马蹄形顶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用来调节气缸行程和管接头长度的不一致,另一个是主气缸顶点的推力更均匀地传递到环形顶铁上。
弧顶铁用于手动顶管、土压平衡等。开口向上,便于在管道中开挖。
马蹄形顶铁适用不同于于泥水进行平衡式顶管和土压式中采用土砂泵出土的顶管施工,它的开口设计方向与弧形顶铁相反,是倒扣在我国基坑水平导轨上的。只有通过这样,在主顶油缸回缩以后加顶铁时不需要大量拆除输土管道。
上一篇:最后一页下一篇:泥水平衡岩石顶管机技术应用